虽然总让观众提心吊胆,但不可否认的是,椭圆形赛道上种种戏剧性瞬间,正是短道速滑的魅力之一。
2月13日,本届冬奥会备受瞩目的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半决赛中,韩国选手黄大宪再次因“违规超越造成接触”被判罚犯规,受其影响的加拿大选手史蒂文·杜博伊斯被判进A组决赛。黄大宪身后、极具夺金潜力的中国选手武大靖躲过了黄大宪滑出场时扬起的冰刀,但被哈萨克斯坦选手阿布扎勒·阿日加利耶夫赶超,无缘奖牌。
瞬息万变的赛场离不开公正的裁决,本届冬奥会短道速滑比赛中,毫不含糊的判罚是新亮点。此次判罚之前,还有两次在国内外社交媒体上引发广泛讨论的判罚,出现在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比赛。先是半决赛第一组中位列第一的黄大宪因被判犯规失去比赛资格,后是决赛中率先冲线的匈牙利选手刘少林因黄牌被取消成绩。
比赛后,两队向国际滑联提出申诉,而国际滑联在随后发布的公开声明中驳回了申诉,指出二人被判罚的原因,即黄大宪由于“违规超越造成接触”犯规,而刘少林因“在直道阶段由内至外变道造成接触”和“在终点时用手臂阻挡”收到黄牌。
作出这些决定的是此次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的裁判长彼得·沃斯,直播镜头里那个在赛场中央戴着耳机的白发老头。
在短道速滑比赛时,裁判肩负着很大压力。短道速滑每圈只有111.12米,没有划分赛道,犯规行为常发生在拼抢超越时。运动员想要获得胜利不仅需要速度,更需要策略,比赛中甚至出现过运动员采用故意犯规打破阻拦、帮助队友的情况。
裁判的犯规裁决常常影响着奖牌花落谁家。荷兰短道速滑名将舒尔特在自己的社交媒体平台写道:“短道比赛有三条规则:不要感染新冠肺炎病毒,不要摔倒(我们没做到),不要犯规。”
66岁的彼得·沃斯已经在三届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执法,并且在北京冬奥会前的四站世界杯中负责男子项目的裁判。
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严格的判罚标准也曾引起不少争议。平昌冬奥会6项短道速滑男子和女子个人项目中出现了47次处罚,其中中国短道队在受到9次犯规处罚,部分中国观众也质疑过韩国队自身的主场优势和裁判的公正性。
当时,女子3000米接力决赛结果是争议焦点之一。第二和第三个冲过终点的中国队和加拿大队均被判犯规,不少国内外短道退役运动员、业内人士对判罚标准提出质疑。中国队提出申诉后,国际滑联以未在30分钟之内提交申诉为由将其驳回,并罕见地公布了被判犯规的照片图解,图片显示判罚理由是范可新在最后一棒交接时的“横切”。
尽管如此,因为裁判做出判罚后无需向教练和运动员解释、此前对各类阻碍行为的判罚标准不够明确,平昌冬奥会后,对判罚的质疑声仍旧存在,各方纷纷呼吁判罚标准清晰化。加拿大短道速滑名将、国际滑联短道速滑技术委员会代表兰伯特在赛后对奥组委信息服务部表示,“目前短道速滑评判的依据太过单一,只简单地以是否产生阻碍现象来做判罚,而没有着重分析产生阻碍现象的原因。”
也正是这些争议推动了短道速滑比赛规则的细化与完善。平昌冬奥会后,国际滑联制定了判罚代码,国际滑联规则手册两年修订一次,其中对不同区域的判罚情况都作出了明确规定。
今年的北京奥运会,我国短道速滑名将王濛也在解说比赛中介绍,“2018年平昌冬奥会以后,国际滑联修订了试行的判罚代码,2018至2020赛季都是用这个修订手册,两年以后,也就是在2020年的时候,又有一次体集体会议。各个代表团关于这个判罚代码提出了相关的问题,国际滑联根据大家提出的问题,在裁判研讨会上进行学习讨论,开始进行了另一版修订。”
王濛认为,判罚手册使得短道速滑更加公平,“大家看到的判罚都有判罚代码,就很清楚这个判罚的原因。”
不断提升的视频技术也为裁判给予了更好的支持。此次短道速滑赛场使用的摄影系统“飞猫”,由40台4K超高清摄影机阵列加上3台8KVR摄像头组成,能够实现对比赛360度无死角拍摄,大大提升了比赛透明度。此次北京冬奥会中,彼得·沃斯在比赛结果宣布前常和视频裁判反复讨论,此次国际滑联针对韩国和匈牙利队申诉的声明中,也提到了视频裁判的再次确认。
也有网友担心,严格判罚会对比赛的对抗性产生影响,“感觉成了运气取胜,不再需要顶尖的实力”。但严格判罚是运动员重要的安全保障之一。例如,北京冬奥会上严抓直道末端超越,直道末端是直道和弯道的衔接处,俗称“入弯道”,如果在此区域没有完成超越,而是并列,就会被判罚,因为从此进入弯道后若继续从内侧超越,一旦发生接触,受伤概率非常高。
另一方面,为了不让规则过度束缚运动员发挥,规则设定时注意到了不同情况的灵活处理。以北京冬奥会新增的、网友口中“卡出了多少意外”的蓝线为例,规则考虑到了蓝线在不同情况下的参考作用。
蓝线连接上一个弯道的最后一个标志块和下一个弯道的第一个标志块,辅助着直道内的判罚。蓝线并非不能跨越,如果两名运动员并驾齐驱,且内侧运动员在蓝线内,内侧运动员要避让外侧运动员,如果发生碰撞或挤压,判罚内侧运动员犯规。当两名运动员并驾齐驱且都在蓝线外的时候,外侧的运动员要给内侧的运动员留出足够空间,不能将里面的运动员挤到蓝线以内,刘少林在终点处的判罚原因就在于此。
此次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比赛后,中国网友纷纷夸赞彼得“这裁判能处”,而韩国网友因为两名本国“大将”被罚下,对彼得骂声一片,有人将他和“臭名昭著”的詹姆斯·休伊什放在一起。休伊什在2002年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500米决赛时判韩国选手金东成犯规,使后者被取消了资格。赛后,韩国大量抗议比赛结果的电子邮件使国际奥委会的服务器崩溃,击败金东成的美国选手大野则收到了数千封指控信,其中许多包含死亡威胁。
实际上,在裁判眼中,站在起跑线上的那一刻,所有运动员都是平等的。短道速滑名将、北京2022年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组比赛副裁判长杨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裁判员在判罚时说的是号码,而不是哪个国家。“不能去关注运动员是哪一国的选手,我们的眼里面只有他的号码。熟悉短道速滑项目的观众都知道,运动员头盔上有个号码,这个号码就是为裁判准备的,在我们判罚和确定晋级时,一定要先说头盔号码,不会说哪个国家犯规。”
即使裁判在主观上完全中立,客观上也难免发生疏漏。规则只能帮助我们无限逼近公正,而真正能填补人心间缝隙的,是对比赛和对手的尊重。平昌奥运会上,一位因争议性犯规被取消资格的加拿大短道速滑选手曾说,“虽然我很困惑,但这是成为一名滑冰选手必须接受的”。
今年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比赛后,裁判长伊兹塔克·苏马蒂奇承认,当时没有发现金牌获得者加拿大选手的一个失误,而中国选手苏翊鸣的分数就紧跟其后。当有些人为苏翊鸣错失本应获得的金牌惋惜时,苏翊鸣和教练通过公开信表示,希望公众停止批评裁判,“滑雪文化是大家一起创造的,在这个圈子里活跃的都是一家人。人们有时候会犯错,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遗憾是体育竞技的常态,而当奥运火炬燃起,运动员们超越输赢的共识是,为和平和友谊而战。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焦晶娴 来源:中国青年报
(记者贺劭清)“板凳龙”“幺妹抬滑竿”“铜梁龙舞”“桃花太极”……3日上午,首届川渝毗邻地区群众体育...
北京时间3日,在英国利物浦结束的2022年体操世界锦标赛男子团体决赛中,中国队以257 858分夺冠,六个单...
上述消息介绍,王思雨出生于1995年,身高1 75米,司职后卫,于2013-14赛季开启WCBA职业生涯,效力过山...
3日,中国网球协会网站就公开选拔备战巴黎奥运会女子双打项目运动员、教练员相关事宜发布公告,说明了运...
任哲设计团队人员表示:“垒球奖杯将集体育与艺术于一体,将垒球项目特色和中国文化元素相结合,助力垒...